政策法规搜索
政策法规
上海保障性住房法规
动态更新
规范性文件
已废止的政策法规

关于印发《上海市“十五”期间建筑节能实施纲要》的通知


关于印发《上海市“十五”期间建筑节能实施纲要》的通知

沪建建(2002)691号

 

各有关单位:

根据建设部《建设部建筑节能“十五”计划纲要》,为加快推进本市建筑节能工作,我委组织编制了《上海市“十五”期间建筑节能实施纲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有关执行情况请及时反馈给我委建筑建材处。

特此通知。

附件:关于印发《建设部建筑节能“十五”计划纲要》的通知

 

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二00二年九月二十三日

 

上海市“十五”期间建筑节能实施纲要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即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的标准和政策,使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器具和设备,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和气密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系统的运行效率。推进建筑节能是一项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有利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改善居住建筑的条件,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为此,在“九五”期间取得的建筑节能科研与应用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坚持观念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工作创新,提出《上海市“十五”期间建筑节能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十五”节能纲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改善建筑物使用功能、提高建筑物整体质量为目标,以推进建筑节能与新型建材和住宅产业现代化相结合为原则,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稳妥推进,促进本市建筑节能工作跨越式的发展。

二、发展思路

以建筑节能为龙头,大力发展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实行政府导向、行业认定、市场定价、企业选择的市场运作模式。形成建筑节能材料认定推荐、节能建筑明示标识的激励机制。满足不同建筑结构和不同档次建筑的需求,使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向低能耗、低污染,高性能、高效率,多功能、多品种的方向发展。

三、推进目标

本市建筑节能的推进目标,按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详见附件1“上海市‘十五’期间建筑节能工作分步实施计划表”)

在2002年,要求新建(在建)100万m2住宅建筑的围护结构,执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下简称《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重点是在创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四高优秀小区”和“上海市新型墙体材料与节能住宅示范工程”等项目中试点推进建筑节能。鼓励在自愿申报的节能公共建筑与节能居住建筑的围护结构节能项目中试点推行建筑节能。

到2003年,要求30%的新建(在建)住宅建筑和部分公共建筑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执行相关的《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重点是在城市中心区域的住宅小区和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项目中推进建筑节能。鼓励在新建住宅建筑中试点设计选用节能型的采暖、空调等设备。在既有住宅建筑中,结合“平改坡”等工程的推进,引导市民选用节能型的建筑门窗和照明设备。

到2004年,要求70%的新建(在建)住宅建筑和部分公共建筑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执行相关的《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要求50%的新建住宅建筑设计选用节能型的采暖、空调等设备。重点是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住宅小区、公共建筑中的商业建筑和医疗卫生建筑项目中推进建筑节能。鼓励在既有住宅建筑中试点开展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节能应用技术研究。

到2005年,要求本市全部新建(在建)住宅建筑和部分公共建筑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执行相关的《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全部新建(在建)住宅建筑设计选用节能型的采暖、空调等主导设备;重点是在全部新建(在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文化教育建筑项目中推进建筑节能。鼓励在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中,试点开展节能改造措施的研究和技术应用。

四、组织体系

推进本市建筑节能工作,需要多部门合作,多环节配套,形成合力和产业群体,不断完善和优化组织保证体系,才能确保本市的建筑节能工作与时俱进。在市建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一个协调推进本市建筑节能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详见附件2“上海市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图”)

五、实施措施

(一)继续完善建筑节能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体系,依法稳妥推进本市建筑节能工作的有效开展

加快本市建筑节能的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的协同推进工作。

一是要继续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

二是要配套制定本市相应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相关政策,如:《上海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上海市节能住宅建筑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和《上海市建筑节能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等;

三是要尽快建立和健全本市各类建筑节能材料标准、应用技术规程、施工安装图集、质监验收规范、认定技术条件等配套性技术规范,如:《上海市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应用技术规程》、《封底多排孔混凝土小砌块填充墙应用技术导则》等,以及相应的住宅建筑节能围护结构施工安装应用图集、建筑节能认定技术条件和评定标准、商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等。

把本市建筑节能的推进工作逐步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形成本市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两个轮子”共同转动新构架。

(二)加大建筑节能专业培训和舆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提高公众节能意识

推进建筑节能是贯彻《节约能源法》和保护环境、保护耕地、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市民建筑节能意识,普及市民建筑节能常识,促进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质监和管理各方尽快了解和掌握建筑节能的专业技术与政策,是有效推进本市建筑节能工作的前提条件。

一是要分批、分期,针对不同对象、开展不同层次、适合不同阶段、循序渐进的专业技术培训,组织典型示范导向;

二是要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和媒体,如: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宣传工具,广泛、持久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宣传活动和建筑节能科普知识教育;

三是要建立建筑节能信息网站,收集整理与定期发布国内外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等信息资料;

四是要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协会、学会、科研机构和院校在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中的作用,尤其是在专业培训和舆论宣传等方面的作用。

营造全社会建筑节能的良好氛围,形成自觉参与和积极投入到建筑节能行列的共识。

(三)加大科研投入和注重示范引导,为建筑节能提供可靠技术保证

推进建筑节能的重要条件是要有适用建筑节能的技术和材料,并通过建筑节能试点示范的跟踪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有效地推动和指导建筑节能工作全面深入地开展。

一是要培育专业的建筑节能科研开发机构,鼓励企业建立内部的科研开发机制,加大科研投入,积极研究开发和引进国内外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形成研究一批、开发一批、储存一批、认定推荐一批的科研开发新格局;

二是要抓紧组织科研项目和调研课题的开展与论证,完成一批建筑节能科技攻关、技术创新、成套技术开发应用和产业化的项目,如:对建筑能耗统计现状与对策、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建筑节能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建筑热工测试技术与现场检测方法对策和建筑外围护结构中保温隔热体系的耐久性能等项目的研究;

三是要有计划地开展对不同层高的节能住宅建筑与新型墙体材料应用项目、封底多排孔混凝土空心砌块和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复合墙体节能应用技术项目、不同建筑结构体系与围护结构节能住宅建筑项目,以及对既有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等应用项目的试点研究和工程示范;

四是要在本市现有的建筑节能测试评估机构的基础上,培育和认定相应的建筑节能专业技术评定机构,并根据建筑节能的设计标准、评定标准和技术规程等,科学地开展节能产品检测和节能建筑体系评估,要尽快研究确立建筑节能现场检测评估的手段和依据,为确保本市建筑节能的认定标识、工程质量和节能效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五是要根据不同的建筑节能材料、不同的建筑结构体系进行数据采集,提出建筑节能技术的指导目录等,及时总结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筑节能推广应用新经验,为促进建筑节能的市场化、产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广泛拓展国内外建筑节能合作,充分吸收先进技术和资金资源

开展建筑节能的国内外合作,是跨越式的推进本市建筑节能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是要抓住机遇针对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节能组织对本市建筑节能推进工作的广泛兴趣和合作意愿,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技术合作,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建筑节能方面的成熟技术与资金等资源;

二是要定期组织国内外专业学术交流、考察进修研讨,运用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方法和内容,广泛拓展合作领域,及时跟踪国内外建筑节能发展动向,为尽快提升本市建筑节能技术与管理水平创造有利条件。

(五)形成建筑节能系统工程的政策聚焦,促进建筑节能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建筑节能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作,充分研究相关政策的制定和配套,形成新的机制和运作模式,是建筑节能工作顺利推进的有效保障。

一是要研究制定和完善与推进建筑节能相关的政策措施,如:每年要在墙体材料专项资金中安排适当的科研开发资金,用于建筑节能技术、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对已纳入分步执行强制性《节能设计标准》的新建住宅建筑,凡不符合《“十五”节能纲要》中明确规定要求的,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对既有住宅建筑进行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改造的,以政府鼓励、财政预算资金政策性适当补贴和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进行。在相关的房屋维修基金和物业管理的政策措施中,纳入节能建筑维护和管理的内容;

二是要培育和建立专业的建筑节能施工队伍和设计队伍;

三是要建立建筑节能的专家库资料,汇集一批建筑节能的学术带头人、资深技术和管理专家,为提高本市建筑节能技术和管理水平出谋划策;

四是要对建筑节能及其围护结构的节能产品实施认定和标识制度,为规范建筑节能产业和市场,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创造有利条件;

五是要建立建筑节能奖励基金,对推进本市建筑节能工作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六是要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推广会等,明确阶段性的工作重点,寻找阶段工作的突破点,保持建筑节能工作推进力度的节奏性和持续性。

 

关于印发《建设部建筑节能“十五”计划纲要》的通知

建科(2002)175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建筑节能是全国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和提高居住环境水平、节约能源资源、促进建设行业技术进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是我部“十五”科技工作的重点。根据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关于编制“十五”节能工作规划的要求及有关专项规划,按照《建设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的总体部署,我部组织编制了《建设部建筑节能“十五”计划纲要》,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本计划纲要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有何情况与问题请及时告我部节能工作办公室(设在科学技术司内)。

附件:建设部建筑节能“十五”计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00二年五月二十日

 

建设部建筑节能“十五”计划纲要

我国已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保持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节约建筑用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执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减轻大气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地球变暖的趋势,是发展我国建筑业和节能事业的重要工作,也是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为使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在“十五”期间取得跨越式发展,根据建设部《建设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国家计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能源发展重点专项规划》,结合国家经贸委《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的要求及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计划纲要。

本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节能;太阳能、河水、湖水、海水、地下水与地下能源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以及新型建筑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工作。

一、建筑节能“九五”计划执行情况

(一)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

“九五”期间,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1.加强了建筑节能的组织管理,制订了建筑节能的专项规划和政策。

建设部成立了节能工作协调组和建筑节能办公室,开始了我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我国建筑节能工作。标志着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从节能技术研究开发、技术标准制定、技术推广与工程试点转向全行业行政推动阶段;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建筑节能的组织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

第一次编制了我国《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明确了在我国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总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策略;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的通知》,对各地实施节能50%的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联合制定了《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要求固定资产投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包括“节能篇(章)”,并进行节能专题论证;国家计委、电力部、建设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大力发展热电联产的通知》;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绿色照明工程”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的部长令,对建设项目有关建筑节能的审批、设计、施工、工程质量监督以及运营管理各个环节做出了规定。许多地方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编制了当地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并出台了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九五”期间,建设部还召开了第一次、第二次全国建筑节能工作会议,总结经验,部署工作。

2.建成的节能建筑逐年增加,太阳能和新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工作进展迅速。建筑节能工程从点到面逐步扩展。已从少数北方城市建造单栋节能试点住宅发展为几十个北南方城市成批建设建筑节能示范小区;建成的示范工程已超过100万平方米。全国每年建成的节能建筑,从“九五”初期刚超过1千万平方米发展到“九五”末期的5千万平方米;据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1.8亿平方米;建成太阳房一千多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拥有量2600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一位,并以每年平均25%的速度增长;地热和地下能源也开始得到推广应用。

3.节能工作领域和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展。我国建筑节能是从采暖地区居住建筑开始的。“九五”期间,在一些城市开展了建筑供热计量收费体制改革的试验,还扩大到建造了一些公共建筑节能试点,和既有住宅进行了示范节能改造。

4.建筑节能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取得明显进展。通过实施国家“九五”建筑节能科技攻关项目、城市供热采暖温度控制与计量技术国家技术创新项目等一大批科技攻关、技术开发项目,外墙外保温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型高效节能窗的水平大大提高;供热采暖温度控制与计量技术取得明显进展;太阳能在建筑中应用的技术有了长足进步。

5.建筑节能标准化工作得到加强。“九五”期间,修订颁布并组织积极实施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组织制订和颁布了《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以及《热量表》等一大批产品标准;组织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等建筑节能相关标准的编制,以及《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修改工作,为下一阶段建筑节能工作的继续发展创造条件。

6.建筑节能产业化有长足进步。建筑绝热材料生产发展迅速,年折合工程量共约1500万立方米;新型墙体材料产量不断增加,年生产量达2100千亿块标准砖;塑料门窗市场逐步扩展,年生产能力达149万吨;从事外墙外保温技术开发的专门企业已有30余家,具备热量表生产能力的企业有10多家;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达610万平方米,年产值上亿元的近10家。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先进适用的建筑节能产品体系。

7.全方位地开展了建筑节能的国际合作,提高了我国建筑节能的政策、技术与管理水平。继续扩大与法国、丹麦、德国与欧盟、加拿大、美国以及世界银行等开展了双边的、多边的建筑节能合作,学习和了解发达国家开展建筑节能的政策、技术与管理经验。

(二)“九五”建筑节能的工作经验

1.制定统一工作的规划,锁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坚持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有序展开的工作策略,从技术、标准、政策、产品、工程试点示范等方面协调全面推进。

2.健全各级建筑节能管理或协调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建筑节能行动。

3.坚持开放的工作方法,积极广泛地开展国内外、部内外、部内各行业主管部门密切合作与协调,同时谋求在政府建筑节能行政主管、建筑节能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有关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与建筑节能相关产业的生产企业之间建立并形成灵活有效的平等合作关系。

4.在加强建筑节能行政管理的同时,注意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积极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建立促进建筑用能消费者积极、主动、自觉执行节能标准,推动建筑节能发展的激励机制。

(三)建筑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1.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2.建筑节能管理工作体制不顺、监管体系不健全,执法不严,监督不力。

3.建筑节能的投入过少。由于资金短缺,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以及许多研究开发项目难以进行。

4.建筑节能技术水平较低,一些成熟的技术与产品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与发达国家建筑节能迅速发展相比,我国的总体水平差距有所扩大。建筑节能法规、标准不完善、不配套。建筑能耗数据缺乏调查统计。

二、“十五”期间和未来10年建筑节能面临的形势

(一)我国的能源发展和建筑节能工作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

党的十五大确定了“到下世纪中叶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经济水平”的战略目标,我国的建筑节能事业必须围绕这个总体目标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基本上适应了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000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08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三位。我国节能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九五”时期,按1990年不变价格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30%,年节能率达到72%,节能率居世界前列,节约和少用能源41亿吨标准煤左右。

随着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十五”期间,我国能源需求总量将稳定上升。能源结构会进行调整,煤炭用量所占比例将逐步减少,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将增加较快。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将有更快发展。西电东输、西气东送,将为建筑用能结构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加入WTO,将给我国能源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建筑用能占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也将进一步上升。因而,必须进一步贯彻国家“节约与开源并重”的能源方针,切实加强建筑节能工作,加快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加速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用能在我国能源消耗中占有较大比重。我国2000年建筑用商品能源消耗共计356亿吨标准煤,占当年全社会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为278%。接近发达国家建筑用能占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1/3左右的水平。近几年全国每年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积达16~19亿平方米。至2000年底,全国既有房屋建筑面积,城市已至766亿平方米(其中住宅441亿平方米),农村为2994亿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约占80%)。其中能够达到采暖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只有18亿平方米,仅占全部城乡建筑面积的05%,占城市既有采暖居住建筑面积的9%。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加快,我国建筑用能占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也将逐步上升。

(二)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深入发展,供热体制改革力度逐步加大,建筑业将持续高速发展,毁田烧砖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

2000年底,中国城市人口达458亿人,城市化水平达到362%。预计到2005年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0%左右,201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5%左右。预计“十五”期间,全国城乡住宅累计竣工面积57亿平方米,其中城镇住宅竣工面积27亿平方米,农村住宅竣工面积30亿平方米。由于房屋建筑具有投资大、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如果这些新建房屋不按节能标准进行设计,则必将造成更大的浪费,并成为以后节能改造的重大负担。

目前,我国实心粘土砖的年产量还有5400多亿块,绝大部分由工艺技术落后、浪费能源和污染环境的小型企业生产,每年因此毁坏和占用耕地达95万亩。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工作亟需加强。

(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建筑用能大幅度增加。

采暖区城镇住宅冬季室内热舒适性要求不断提高,对温湿度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国建筑用空调大幅度上升,每百户家庭的空调器拥有率每年约以20%的速度增长,宾馆、商场、办公楼等公共建筑普遍安设空调。空调负荷偏大,浪费电能。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居民普遍要求有家用生活热水设备,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械通风的应用逐渐增加。随着各类家用电器的普及,生活用电量将持续上升。

广大农村地区住宅越来越多地安装采暖与空调设施。

(四)随着建筑用能的增加,建筑用能排放的污染物随之逐年增加。

世界各国房屋能源使用中所排放的CO2,大约占到全球CO2排放总量的1/3,其中住宅大体占2/3,公共建筑占1/3。从我国总体来看,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几项大气主要污染物指标,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采暖期重于非采暖期。如北京市1998年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值采暖期平均为非采暖期的6倍。建筑采暖已成为城市大气的一个主要污染源。随着建筑耗能总量及其所占比例的增加,由此排放的温室气体也必然会随之增长。因此,只有从源头上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才能使北方城市采暖期大气污染的严重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三、“十五”期间建筑节能工作安排

(一)“十五”期间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方针,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改善建筑功能与质量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不断提高用能效率,跨越式推进建筑节能事业,促进城乡建设、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十五”期间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工作原则

坚持节约建筑用能与改善建筑热环境相结合。要在改善建筑热舒适条件下节约能源,并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建筑热舒适程度。对于冬季室温过低或夏季室温过高的建筑,着重在改善建筑热环境,也要注意节约能源。努力实现室内热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建筑夏季室温低于30℃,冬季室温达到18℃左右的基本要求。

坚持节约建筑用能与改善大气环境相结合。采暖空调用能造成城市严重大气污染和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必须从源头上节约建筑用能,有利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坚持节约建筑用能与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是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的一项战略措施,尤其是对解决边疆、海岛、偏远地区的用能问题,更为重要。开源与节流相结合,才能使用能得到切实保障。

坚持节约建筑用能与墙体改革相结合。要发展建筑节能,采用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墙体材料,就必须积极开展墙体革新;而要搞好墙体材料革新,就必须发展建筑节能。二者应当紧密结合,综合推进。

坚持加强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与改善采暖空调系统相结合。在加强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的同时,重视提高采暖空调系统的用能效率,使建筑节能收到实效。

坚持政府对节能的宏观调控引导与市场机制对节能的促进作用相结合。要充分发挥政府对节能的宏观调控作用,用政策法规标准推动建筑节能市场和节能产业化的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又要考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行为必然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居民的节能行为也自然会与其经济利益相联系,因此,要使节能政策和法规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重视企业与居民的实际经济利益。

(三)“十五”期间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工作部署和重点

在全国范围内有秩序地推进建筑节能,由易到难,从点到面,坚持不懈,稳步前进。

在建筑地域上逐步扩展:巩固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节能成果,积极开展中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工作,并尽快向南方夏热冬暖地区扩展;巩固大城市建筑节能成果,积极向中小城市、县镇,以及广大农村地区扩展。

按建筑类型逐步推开:先从居住建筑开始,再在公共建筑中开展;从新建建筑开始,到室内热环境不良和有利于改造的既有建筑,然后是其他高耗能建筑的节能改造。

在重视改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同时,积极推进供热采暖体制改革,加强供热采暖和空调制冷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管理节能工作,积极提高用能设备的整体效率。

节约能源与改善建筑热环境要求逐步提高。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建筑,第一步要求节能30%~50%。随着节能条件的改善与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节能要求,并逐步改善热舒适条件,使我国整个建筑节能工作逐步向发达国家目前水平接近。

在加紧建设节能建筑的同时,促使建筑节能产业健康有序地同步发展。

“十五”期间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是:

全面执行《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北方严寒与寒冷地区城市新建采暖居住建筑全面执行节能50%的设计标准;

积极开展城市供热体制与建筑采暖按热量计量改革;

加快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工作步伐;

大力推进太阳能、河水、湖水、海水与地下能源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利用的工作;

大力加强新型建筑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

研究研讨并努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公共建筑节能工作。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和经济环境差别很大,资源和技术条件也有所不同,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本计划的总体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编制出本地区的计划,做出进一步的落实安排。

(四)发展目标

对于新建采暖居住建筑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严寒和寒冷地区2001年前大中城市全面执行,2003年底前小城市普遍执行,2005年底各县城均予推行。

对设置集中采暖的新建居住建筑2001年起应采用双管系统,室温可调控,并预留安设户用热表的位置。同时,在城市新建小区建设中逐步扩大供热采暖系统分室调控室温和热量按户计量收费的技术和管理试点,2002年起取得成效后,成片推行,2005年在各大中城市全面推行。

对设置集中采暖的既有居住建筑安设热表并计量收费技术的工作,2001年起在大中城市中开始组织技术和管理试点,2003年起取得成效并有步骤地推广,在2010年底前全面推行。

继续发展和完善以集中供热为主导、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城镇供热采暖系统。对既有供热厂、热力站、锅炉房和供热管网系统进行以节能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2001年起组织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方案,开始有计划地进行改造,至2005年达到满足供热采暖系统经济安全运行的要求。2001年起新建供热厂、热力站、锅炉房和供热管网系统要按室温可调控和计量的要求进行设计。

城市新建建筑,要严格执行建设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建材局《关于在住宅建设中淘汰落后产品的通知》,全面禁止使用毁田生产的实心或空心粘土制品。积极发展钢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及其他各种新型复合结构,减少普通砖混结构,为推广应用新型轻质高强墙体材料提供条件。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到2005年达到3000亿块,占墙体材料总量的40%。采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竣工面积占城镇建筑竣工面积的50%。其中大中城市市区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达到80%以上。严寒和寒冷地区城镇新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全部采用新型墙体材料。

研究开发采用不同能源的多种供热采暖和空调降温方式。2001年起有组织地进行研究和试点。2003年提出技术经济总结报告,以在不同气候地区、不同应用条件下加以推广。

夏热冬冷地区大中城市2001年10月1日起执行《夏热冬冷地区新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3年小城市普遍执行,2005年各县城均予推行。夏热冬暖地区各省和自治区2002年制定当地的建筑节能规划和政策,组织建筑节能试点工程,2003年大中城市开始执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5年小城市普遍执行,2007年各县城均予推行。

2002年起组织新建公共建筑的节能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及工程试点,编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4年起开始执行。

村镇建筑也要根据当地条件,及时开展建筑节能工作,通过示范倡导,力争达到或接近所在地区城镇的节能和热环境目标。

研究开发采用太阳能、地热能、地下水、河水、湖水、海水等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应用关键技术与设备,继续研究推广太阳能建筑,到2005年累计建成太阳能建筑5000万平方米。通过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技术与建筑一体化的试验研究,在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到2005年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使用面积要达到6000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率占城市家庭的10%~12%。利用太阳能发电、采暖与空调的建筑以及利用地下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建筑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

保温材料、节能门窗、温控设备、热计量表、暖通空调和系统控制,以及太阳能利用等建筑节能产业,到2005年基本做到品种齐全、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发展有序、科技含量高、并具有前瞻性,与建筑节能工程规模同步协调发展。

在建筑面积持续增长的同时,通过采取多方面的建筑节能措施,到2002年使由采暖产生的大气污染得到控制,采暖期大气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扭转,到2005年,主要城市采暖期大气环境初步接近国家环境质量指标要求。

采取上述措施,在“十五”期间,共计可节能2854万吨标准煤,减少向大气排放污染物数量:总悬浮颗粒物100万吨,SO2719万吨,NOx360万吨,CO26992万吨。

四、支撑条件与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理顺各方关系

全国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由建设部负责。建设部建筑节能工作协调组,归口管理、统一协调全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建设部有关各司按照规定的职责,将建筑节能纳入经常工作范围,落实责任,在部节能工作协调组的指导下各负其责。部节能工作协调组日常业务由办公室负责(办公室设在科学技术司)。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和健全建筑节能管理机构,配备精干有力的队伍,理顺与各方面的关系。要健全建筑节能的执法机构,建立以政府监督考核为主,与企事业单位自我考核相结合的建筑节能检查监测体系,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管理。

在政府机构精简的条件下,各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委托有关建筑节能社会团体与中介机构,从事与建筑节能有关的政策规划研究、数据统计分析、信息收集整理、技术开发推广、实施国际合作、管理试点示范工程、进行节能检测、组织宣传培训等。同时各级管理部门应积极与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广泛联系,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把建筑节能工作做好。

(二)加强相关政策的研究与制定

1研究制定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发布建筑节能法规。

2要尽快研究制定供热采暖按热量计量收费政策及实施方案。要使职工供暖货币化,改暗补为明补;要制订合理的热价管理和收费办法,使产热、供热和用热各方面都从节能中获得经济效益;要积极地从点到面逐步推进此项改革,以保持社会稳定。

3抓紧制定城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政策和实施方案,扩大试点并组织推广。我国既有建筑数量巨大,使用中能源浪费严重。各地要积极制定专项计划,争取像抗震加固那样得到资金支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节能改造。

4要加速制订并发布各种建筑节能管理办法,除陆续颁发的不同地区的节能设计标准均应纳入《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和《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的管理范围外,还应逐步制订建筑空调运行管理办法、建筑供暖计量收费实施办法、既有建筑用能效率检查办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办法等。

5建立建筑能耗统计报告制度并认真实施。

(三)增强法制观念,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第76号部长令)已于2000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规定对建设项目有关建筑节能的审批、设计、施工、工程质量监督及运营管理各个环节,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对不按节能标准设计建造,达不到节能要求或违反规定的,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必要时还需停业整顿、降低其设计施工资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国家强制性标准,必须强制推行。

搞好建筑节能,设计是关键。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须加强对节能设计的管理,落实对节能设计的审查,要把是否符合节能设计标准作为设计审查通过的必要条件。

各地建设行政管理部门须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执法。要组织力量进行检查,对于节能建筑中采用的伪劣产品、不合格品,标准图、产品手册中虚报高估节能保温效果,节能产品介绍中的虚假欺骗宣传,以及节能设计、施工和检验中的弄虚作假行为,都要加强查禁处罚力度。

(四)促进技术进步,推行科技创新

要抓紧建筑能耗统计、产业普查等基础工作,研究制订相关的政策,完成一批建筑节能科技攻关、技术创新、成套技术开发推广和产业化项目,研究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满足建筑节能标准要求的先进产品,建立节能建筑标识认定体系,编制技术与产品推广、限制、淘汰目录。做好技术和产品的转化工作,促进节能技术市场化、产业化,为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拟重点开展以下方面的科技项目工作:

1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的研究。

2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的研究。

3建筑供热改革及配套政策的研究。

4建筑节能产业化现状及发展政策的分析与研究。

5建筑能耗的调查分析。

6建筑节能热工检测成套技术研究开发与工程应用。

7采暖地区建筑节能成套技术研究开发与工程应用。

8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成套技术研究开发与工程应用。

9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成套技术研究开发与工程应用。

10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成套技术研究开发与工程应用。

11新型墙体材料在建筑中应用的成套技术及其对环境影响的评估。

12太阳热水器与建筑结合的研究与工程应用。

13地源热泵及水源热泵技术系统研究开发与工程应用。

14采用不同能源、不同采暖与制冷方式、系统调控及计量系统的开发和技术经济分析。

15公共建筑节能成套技术研究开发与工程应用。

16建筑围护结构体系成套技术研究开发与工程应用及技术经济分析。

17发达国家建筑节能政策、标准及管理的研究。

18发达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发展动态及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战略的研究。

(五)加快标准制订步伐,完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

编制出配套的建筑节能标准,是推进建筑节能事业的基础工作。目前仅有少量建筑节能标准,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应尽快建立完整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其中包括基础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程标准、管理标准以及各类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运行标准、检测标准、能耗标准、新能源利用标准等。

“十五”期间急需编制的标准包括: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的应用标准;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小城镇及农村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供热计量技术标准和采暖收费标准;供热采暖运行技术标准;空调制冷运行技术标准;民用建筑采暖能耗检测方法;民用建筑空调能耗检测方法;建筑能耗定额;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等。还需编制常用建筑材料基本热工参数、常用建筑用能设备基本参数、常用建筑气象数据等标准手册,及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通用设计与标准图集等。

配合节能设计标准的实施,应编制全国的和地方性的标准图、通用图等配套图集。应加强对国外节能标准的调查、收集和分析研究工作。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

(六)做好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作,加大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力度

技术推广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以点带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推动建筑节能的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都要开展节能的试点示范工作,认真组织,抓出经验。在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有重点地建设一批提高居住质量、改善居室热环境的节能建筑和示范小区。各地要通过示范建筑、示范小区的建设,研究适应当地条件的新的节能材料、设备和技术。要以试点工程为载体,综合推广应用建筑节能新技术,展示节能成果,扩大宣传和推广。示范建筑和示范小区应认真总结,严格验收,把好质量关。示范项目应成熟一批推广一批,可采取媒体、新闻发布会、现场会、推广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七)提高节能意识,加强信息传播

要经常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媒体,开展广泛持久的群众性的建筑节能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建筑节能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提高开发商和广大居民的认识程度;加强对各级领导的宣传,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组织学习《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举办建筑节能培训班、研讨会;加强建筑节能科技书刊和通俗读物的出版工作;建立建筑节能信息网站,搜集整理国内外信息;扩大与国外交流渠道。

(八)加强引导调控,积极培育市场

建筑节能跨越式发展提供的巨大市场机遇,必将带动建筑节能产业化的迅速发展。针对当前建筑节能产业存在盲目上马、重复建设、小型分散、技术落后、质量低下、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妨碍建筑节能产业和市场的健康发展,甚至对工程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的诸多问题,应该充分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推动规范性建筑节能市场的形成,促进节能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保证节能效果的目的。

根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引导市场和调控经济的原则和手段,组织有关社会团体在各方面专家和企业界代表的积极参与下,通过提出节能目标、制订节能规划、考察资源状况、研究技术条件、完善产品标准、规范产品认证、组织产品标识、分析市场动态、评估节能潜力、鼓励开发创新、引进先进技术等途径,向社会发布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建筑节能产品需求预测、节能技术发展方向、节能市场信息、推荐限制和淘汰产品目录,并通过监督检查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处罚违规企业、禁用不合格产品等手段,引导建筑节能产业通过正常竞争,做到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产品配套、规模合理、质量提高,以开辟广阔的建筑节能市场,满足建筑节能工作发展的需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九)积极筹措资金,增加对建筑节能工作的投入。

各地应结合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积极作好有关项目的申报,力争列入国家计划,取得资金支持;各地可利用财政预算编制改革的机会,根据需要与可能,集中开展建筑节能项目,通过项目列入地方预算,筹集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所需的资金。

用好已有的墙改专项费用,争取在保持已有墙改专项费用基数和标准不增加的情况下,明确墙改专项费用的使用范围,确保专项费用的35%用于支持新型墙体材料应用及有关的建筑节能工作。

利用各种可能的方式,争取国际资金的支持。

各地还可通过建筑节能研究开发项目培养、扶持若干企业,并使新产品开发与示范工程相结合,鼓励节能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实现产品更新换代。

(十)加强国际合作,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节能技术与管理水平

发达国家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我国建筑用能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巨大,并正在持续快速增加,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同时由于我国建筑节能产业市场潜力十分巨大,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很想打入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应抓住机遇积极开展与国际机构、外国政府、民间团体和企业之间的双边或多边国际合作,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资源,为我国建筑节能事业服务。

继续扩大与加拿大、美国、欧盟、法国、荷兰等国家,以及与世界银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全面开展新的合作项目。通过考察访问、学术交流、展览参观、合作研究、出国进修、举办研讨会、建设示范工程、兴办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合办研究开发组织等多种途径,广泛拓展合作领域,以跟踪世界科技发展动向,努力提高我国建筑节能技术与管理水平。

 
® 上海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 版权所有        沪ICP备1903431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