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搜索
政策法规
上海保障性住房法规
动态更新
规范性文件
已废止的政策法规

转发建设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 关于开展建筑施工用钢管、扣件专项整治的通知

转发建设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 关于开展建筑施工用钢管、扣件专项整治的通知

沪建建(2003)828号

 

各区(县)建委(建设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各工商分局,各有关局(控股公司、集团总公司),各省市沪办建管处:

现将建设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开展建筑施工用钢管、扣件专项整治的通知》(建质电〔2003〕35号,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并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本市整治的范围与重点

整治范围是本市所有的钢管、扣件生产、销售、租赁企业和各建筑施工单位。

整治的重点地区是城乡结合部和郊县地区;重点企业是钢管、扣件租赁企业;重点工地是外省市进沪及本市三级资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工地。

二、时间安排

(一)自查自纠和摸底检查阶段。、从即日起至10月31日,本市所有的钢管、扣件生产、销售、租赁企业和各建筑施工单位,按照《通知》要求,对钢管、扣件进行检测、检查和处理。各区建设主管部门牵头,质监、工商部门参与,在督促企业开展自查自纠的同时,组织力量进行摸底检查,重点摸清建筑工地在用脚手架钢管和扣件的来源(包括生产企业和租赁单位),并将自查自纠和摸底情况报市建委建筑建材处(宛平南路75号建科大厦24楼,邮编:200032)。

(二)集中整治阶段。11月1日至11月30日,市建设、质监、工商主管部门在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按各自职责进行集中整治。

(三)总结提高阶段。12月1日至12月31日,市建设、质监、工商部门将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向全市通报典型案例;对于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突出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本市所有的钢管、扣件生产、销售、租赁企业和各建筑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于10月31日前,清除、销毁无证或劣质钢管、扣件。对难以立即清除、销毁的,要采取措施,严禁再次用于工程。

本次整治活动举报及投诉电话为:市建委:56554723;市质监局:12365;市工商局:12315。

 

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00三年十月十五日

 

关于开展建筑施工用钢管、扣件专项整治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建委、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江苏省、山东省建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近年来,一些地方生产和销售建筑施工用劣质钢管、扣件违法行为突出、租赁市场混乱,大量不合格的钢管、扣件流入施工工地,施工单位不严格按标准规范使用钢管、扣件,严重危及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去年7月以来,浙江省杭州、宁波等市连续发生了三起由于使用劣质钢管、扣件造成的建筑施工支模架倒塌重大伤亡事故。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此非常重视。温家宝总理批示“关健在于严

肃执法,追究事故责任者的法律责任,要从源头上堵住劣质建材的生产流通渠道,并开展一次专项整治工作。”根据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及国家质检总局等九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质检执联〔2003〕256号)的有关要求,建设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决定将建筑施工用钢管、扣件专项整治作为今年建材市场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在全国范围内立即开展建筑施工用钢管、扣件专项整治工作。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整治目标

通过此次专项整治,使生产、销售、租赁和使用量大面广的劣质建筑施工用钢管、扣件的状况得到明显扭转;生产、租赁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和各种欺诈行为得到有效治理;防止劣质钢管、扣件进入施工工地的监管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初步建立防范劣质钢管、扣件进入施工工地的机制;在建筑施工用钢管、扣件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加强法制建设,使其逐步纳入法制化的监管轨道。

二、工作任务

(一)狠抓生产源头,把住生产质量关。以反映生产建筑施工用钢管、扣件质量问题较多的地区,尤其是长期未得到有效整治的生产劣质钢管、扣件相对集中的地区作

为重点地区,全面开展集中整治。一是严格生产许可证管理,全面摸清获证企业情况,依法查处违法生产行为;二是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后处理工作力度,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生产企业,依法严厉查处,同时,责令其限期收回已售产品;三是加大查处无证生产和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力度,端掉一批窝点,查办一批大案要案,整治一批区域性质量问题突出的地区。

(二)对出租劣质钢管、扣件辐射面广、问题突出的租赁单位要重点整治。对租赁单位购买,出租不合格钢管、扣件的行为要严肃查处,对无照经营的租赁单位要坚决予以取缔。

(三)对使用钢管、扣件质量监管力度相对薄弱的城乡结合部和小城镇建设工地,要作为整治的重点。对采购、租用不合格钢管、扣件,进入施工工地的钢管、扣件未按规定进行检测和不严格按标准规范使用钢管、扣件的,要予以查处;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对企业和项目经理给予降低或吊销资质、资格的处理。

三、主要措施

(一)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钢管、扣件的生产、租赁和使用过程的管理。

1.扣件生产单位必须持有生产许可证,并按核准的经营范围从事生产销售活动;生产单位必须生产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产品,并对其质量负责;在产品上必须标明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钢管、扣件出厂时,应当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2.钢管、扣件租赁单位必须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必须购买有产品标识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明的钢管、扣件;对出租的钢管、扣件必须质量合格并具有质量保证书和检测证明;对出租的钢管、扣件,要与租用单位签订质量协议,租赁单位对其质量负责;对施工单位返还的产品应进行检测,并标明检测日期和产品的使用次数,合格产品按批次分类入库,不合格的应及时报废销毁。

3.施工单位要严格按国家标准规范搭建施工脚手架,必须购买、租用具备产品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检测证明和产品标识的钢管、扣件;钢管、扣件使用前应按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按批次进行抽样,送法定检测单位检测,经检测不合格的钢管、扣件一律不得使用;要对工地拟使用的钢管、扣件进行清查,对没有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劣质的钢管、扣件一律清出施工现场,坚决不准使用;已搭设的脚手架,要认真做好检测加固工作,施工结束拆除后,要对钢管、扣件进行检测,不符合要求的严禁再次用于工程。

4加强钢管、扣件的质量检测工作。要充分发挥钢管、扣件质量检测机构在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质量检测作用,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

(二)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专项整治。一是广泛发动群众举报生产、销售和施工工地使用劣质钢管、扣件的违法活动;二是充分发挥建材行业协会、租赁协会等组织的作用,促进行业自律,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三)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对查处的违法案件要及时曝光,对大案要案要追踪报道,对钢管、扣件质量抽查检测结果及时公布,对专项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性报道。

(四)加强法规标准建设。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钢管、扣件的生产、使用、租赁等环节的管理规定和地方标准,并建立钢管、扣件安全检测制度及报废制度,明确钢管、扣件的使用年限,规范钢管、扣件的生产、租赁、使用等活动。

四、职责分工

(一)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查处施工企业违法违规采购和租用劣质钢管、扣件以及建筑施工工地使用劣质钢管、扣件的行为,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资质、资格的处罚。

(二)质检部门主要负责建筑施工用钢管、扣件产品的质量监管工作,不断加大国家监督抽查和地方监督抽查力度,严厉查处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加强扣件产品的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生产不合格产品等违法活动。对生产假冒伪劣钢管、扣件的获证企业,吊销生产许可证。

(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查处市场销售、出租劣质钢管、扣件违法行为、无照经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等,对违法情节严重的生产、经销、租赁企业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五、工作安排

2003年9月底前,各地要摸清本地钢管、扣件的基本情况,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包括确定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建筑工地以及根据本地情况制定的劣质钢管、扣件退出市场和工地时间表。从即日起至10月15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通知的要求,全面开展整治工作。从10月16日起至12月15日,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联合对钢管、扣件生产、销售、租赁及施工工地进行抽查,抽查的企业应不少于本地区所有企业数量的三分之一。建设部、质检总局和工商总局将在11月对各地落实本通知的工作情况进行督察。

六、工作要求

(一)严格执法,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开展整治工作,对触犯刑律的制假售假分子,要坚决按照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10号)的要求,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坚决纠正以收代罚、以罚代刑、罚款放行的现象。

(二)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各部门在专项整治工作中,要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加强协作配合,提高工作的整体效能。

(三)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各地钢管、扣件专项整治工作的信息,要按时按要求向建设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报送。2003年10月上旬报送专项整治方案,方案中应包括整治的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施工工地和劣质钢管、扣件退出时间表。2003年12月底报送整治工作总结。检查中如发现重要情况的,要及时报告。

 

建设部

国家质检总局

国家工商总局

二00三年九月十八日

 
® 上海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 版权所有        沪ICP备19034318号-2